close


印象中小時候學到〈五柳先生傳〉這篇文章時,國文老師教到「好讀書,不求甚解」時,除了一邊教我們那段話的意思是「愛讀書,對書中的意思只有大概了解,不會對文句有更深入的研究」之外,一邊也告誡我們千萬不能這樣讀書,不然考試成績會很難看,「不求甚解」的方法不是求學該有的態度。

所以,即使後來進入成大歷史系就讀,每每讀到史料,我還是一邊拿著字典,一邊閱讀史料,每個字、每句話,都會很認真的去學習讀音,了解含意。有一年的暑假獨自窩在宿舍裡,一個字一個字慢慢地讀,才看完了《論語》、《老子》等等字數較少的作品。開始看《史記》時,看完一卷,大約也要兩三天才看得完,當時心想:看完一部《史記》,大概就可以花完我的大學生涯吧!

面對浩瀚的史料,我的這一生能看完多少?閱讀越多的資料,讓抱著字典讀書的我越來越害怕,因為這樣的讀書方法,我一輩子根本就不夠用。因此我試著去刪減睡眠時間,會是學習速讀,希望找出適合我的快速讀書方法。

帶著這個疑惑,我也在不知不覺中度過了人生中的求學階段。進入社會後,除了感慨還是感慨,因為工作後的讀書時間變得更少,看了好多種速讀方法,始終還是找不到適合的。即使現在看書時遇到不會唸字已經不再去查字典了,利用下班時間看完一本書,仍然需要好幾天、甚至好幾週。

直到了看過一本名為《影像閱讀》的書時,才慢慢體會出陶淵明所說的「不求甚解」是什麼意思。其實大部分的書、電影或是知識,百分之八十的重點都在百分之二十的內容裡。換言之,掌握了那百分之二十的內容,就可以大略掌握到重點了。很多細節真的不需要太注意,因為我又不是想成為那些領域的專家。所以,四倍速快轉下,半小時看電影,大致上的內容都還記得,感動依舊。一小時快速瀏覽過一篇古文,還是可以寫出摘要,與長篇大論的心得。

突然間,我覺得這樣「不求甚解」的求學方法也不錯,因為快,可以多看兩三遍,因為快,可以看更多書籍與電影。看著自己當年看書時寫滿滿的註釋,突然覺得如果早點知道,也許現在的我應該已經看完浩瀚的史料了吧!但人生中有很多道理,總要經歷過才會學會。年紀越大,就越有這樣的體悟。

arrow
arrow

    dragonloveviv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